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0篇
  免费   333篇
  国内免费   56篇
财政金融   101篇
工业经济   120篇
计划管理   533篇
经济学   981篇
综合类   227篇
运输经济   30篇
旅游经济   111篇
贸易经济   310篇
农业经济   857篇
经济概况   359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245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281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从大气环境与城市竞争力的关联性入手,将大气环境风险、现状和治理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组合权重的大气环境竞争力评价模型,对2013-2017年京津冀13个城市的大气环境竞争力水平进行了测评,并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和障碍度模型揭示了其空间效应及障碍因素。结果显示:京津冀城市大气环境竞争力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呈"北部高、南部低、局部跳跃"格局,城市差距逐渐缩小;京津冀城市大气环境竞争力呈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且存在正向相关性,空间分布格局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32.
为解决位置指纹定位在离线阶段构建位置指纹库时耗费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较大,构建指纹库效率低和利用空间插值法构建的指纹库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反距离加权和矩阵填充的位置指纹库构建算法。该算法仅需人工采集定位区域内少量参考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值用作信标点指纹信息,结合反距离加权算法特性计算出次信标点指纹信息,根据位置指纹库数据矩阵的低秩性,应用奇异值阈值矩阵填充算法构建出位置指纹数据库。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有效降低了矩阵填充算法构建位置指纹库所需的人工和时间成本,构建出的位置指纹库定位性能优于反距离加权和克里金空间插值法,接近传统人工采集法,显著地提高了位置指纹库的构建效率。  相似文献   
33.
在多传感器水质数据融合领域,证据理论是有效的数据融合方法之一,但基本概率分配一般不易确定,从而使数据融合能力难以有效发挥。支持向量机是统计学习理论之上的高级分类算法,具有普适性和全局优化等特点,但输出的基本概率分配有待进一步提高。提出了一种基于证据理论和新型模糊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数据融合方法,通过建立基于分类超平面距离的模糊隶属度,训练模糊支持向量机提高传统支持向量机的基本概率分配,并结合证据理论进行海河水质数据融合。通过证据理论分别结合支持向量机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与上述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经精度、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均方根误差等指标验证,精度提高10.5%,表明所提方法是一种可靠的多传感器的水质融合方法,较其他方法具有更高的融合精度。  相似文献   
34.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也快速增长。随着节能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能源的代谢需要根据需求进行更替。论文就京津冀城市群能源代谢时空特征分析并对能量代谢进行优化和调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5.
我国省域农业隐含碳排放及其驱动因素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我国区域农业发展模式由于气候、环境的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目前针对农业隐含碳的时空动态研究较为缺乏,导致对于区域减排目标的设定缺乏全面的考虑,无法实现农业碳减排的效率性和公平性。因此,有必要分析农业隐含碳排放在不同省域的特征并分析其驱动因素,为制定体现地区间公平性且有效率的碳减排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文章利用2002年、2007年和2012年3年的投入产出表估算我国各省(市、区)农业隐含碳排放量,根据Kaya恒等关系将其分解为经济规模、经济结构、一般农业技术进步和低碳农业技术进步4类影响因素,并利用LMDI分解分析法对这4类影响因素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2002—2012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隐含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现从西到东、从南到北逐渐增加的分布规律,经济规模效应在各省份均呈正向驱动,且在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经济增长后劲较强的地区驱动效应逐渐增强;经济结构效应在大部分省份呈负向驱动,且在重型工业的聚集区域负向效应逐渐增强;一般农业技术因素正向驱动区域逐渐扩散,且在农业大省正向驱动效应逐渐增强;低碳农业技术进步因素在东部发达地区负向的驱动效应较强,在西部驱动效应较弱。[结论]在未来的农业减排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农业生产等特点。  相似文献   
36.
本文首先基于住房财富效应,构建了房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跨空间影响的分析框架。该框架阐释了住房财富效应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区间房价的空间传导、居民的异地消费以及消费的示范效应,使得本地房价变动可能引起周边地区居民消费的连锁反应。其后,本文利用中国278个地级市2000—2018年数据,通过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考察了不同地区住房财富效应的差异,以及房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跨空间影响。结果显示:(1)虽然中国整体上存在住房财富效应,但西部城市财富效应并不显著,并且核心城市还存在负财富效应。(2)不同城市间房价对消费存在跨区影响。东部城市和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消费的正向影响很显著,而边缘城市则对周边城市消费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不同城市间的消费也具有空间上的示范效应。最后,本文从房价和居民消费空间联动的视角,为政府扩大内需、调控房地产市场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7.
经济转轨背景下农村的银行服务网络呈现出不同于城市的演化特征。从制度变迁角度建构分析框架,基于历史、调查与访谈数据,以农业银行兰考县支行为例,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农村服务网络演化动力机制。研究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农村服务网络经历了恢复成立后的快速扩张和密集的人工网点服务,市场化改革中农村业务收缩和大规模网点撤并,到新时期人工、自助、电子、代理等多元服务渠道扩张;农村银行服务网络演化是商业银行和制度环境相互作用的空间过程,普惠金融战略下我国特别强调金融服务的均等化和基础金融网点的全覆盖,商业银行不断借助新的伙伴关系开拓农村市场,其中合作代理日益发挥重要作用。不同地区、不同商业银行农村服务网络模式的差异,农村银行服务网络转型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金融生态环境改善、农民金融素养提升的影响等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8.
罗建  史敏  廖婷 《经济地理》2020,40(2):125-131
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运用首位度分析、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湖南省各市州的研发投入(R&D经费、R&D人员投入)空间差异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湖南省内各市州R&D经费投入差距在逐渐缩小,但R&D人员投入差距在逐渐增大;②湖南省的R&D经费及R&D人员投入在各个市州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及空间集聚现象,并在西部、南部周边市州呈现出大面积的低水平连片聚集特征;③湖南省R&D投入的空间演变特征并不显著,长株潭作为省会中心城市圈缺乏辐射带动力。研究最后提出了湖南省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9.
王朝辉  汤陈松  乔浩浩  张伟  邢露雨 《经济地理》2020,40(3):225-233,240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也是近年来研究热点,而在乡村旅游流领域研究相对不足。以湖州乡村旅游地为案例,通过对大样本数字足迹的数据处理,分析乡村旅游流空间结构特征,总结空间行为偏好。结果表明:①乡村旅游数字足迹呈现全年双峰值、月度差异不大的时间特征,"双核"多组团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古镇、古村、民宿等带有文化符号旅游景观导向的空间偏好特征;②网络密度0.27的乡村旅游流空间结构由连接度高的34个节点构成,除核心吸引的双核外,民宿集聚区构成了网络结构的核心点;③传统旅游吸引物、民宿集聚区等节点呈现较强的网络中心性,节点的网络结构特征反映乡村旅游流空间呈现的地理临近性,以及区域空间集聚、扩散与联动发展效应。依据研究结论提出"完善与发挥节点集聚扩散功能,增强节点对数字足迹的有效吸引力,提升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0.
I examine how characteristics of investors’ information access tools change investors’ reactions to firm disclosures. I examine my research question in the context of information choice (i.e., allowing investors to choose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and sections to read within a disclosure) and spatial layout (i.e., how information is displayed when viewing the disclosure). Results of an experiment are consistent with information choice improving investors’ judgments if the disclosure is viewed on a computer screen. Conversely, and consistent with cognitive overload, information choice harms investors’ judgments if the disclosure is viewed on a smaller screen, such as that of a mobile device. Follow-up experiments show that changing the disclosure presentation to reduce the need to scroll is one way to improve investors’ judgments on a smaller (or mobile) screen. My findings caution firms and regulators about expanding information choice within disclosures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screen size used to access the disclos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